《中国农大校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天宫二号”实验蚕宝宝回家啦

   期次:第402期   作者:欧阳永志   查看:94   






  本报讯 经过33天的太空遨游,我校培育的“天宫二号实验蚕”跟随宇航员顺利返回地球。
  11月22日上午,在我校举行了天宫二号实验蚕的移交仪式。从北京卫星制造厂副厂长刘国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林宣武的手中接过实验蚕时,校长柯炳生自豪地说:我们的蚕宝宝回家啦!
  据悉,这6只蚕宝宝在太空期间表现不俗,其中的5只已在太空吐丝结茧,出色地完成了本次航天搭载太空实验任务。
  而将蚕宝宝送上太空是香港中学生的创意,来自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设计比赛的亚军作品“研究蚕虫在太空的变态过程”项目。
  “几经严格筛选,最终选中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委托张龙教授培育实验蚕。”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总裁麦邓碧仪女士介绍说,本次实验能够按照计划进行在轨操作并取得成功,离不开张龙教授及研究团队的辛勤努力,团队成员展开适龄蚕的培育、饲养、筛选及配套新饲料的研制,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了反复的严谨实验,确认满足蚕虫太空实验的要求。
  被命名为“秋丰白玉”的天宫二号实验蚕是我国自主培育的新蚕种,也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其特点是比较健壮,病害比较容易控制,并能够经受严苛的环境。而最终跟随宇航员遨游太空的6只实验蚕是从4批、9种共约4000只蚕中筛选出来的。
  张龙介绍,为了蚕宝宝能够在太空中健康生存,科研人员从操作标准、控制病害到饲料配置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最大的困难是控制病害,绝不能把对人有害的病菌带上太空。”他们还专门设计了有防震功能的饲养盒,以确保在飞船发射和返回的过程中,蚕宝宝不会受到严重冲击;在饲养盒的两端设计了瓶盖式开启门,供航天员投喂人工配置的饲料和清理蚕宝宝的粪便。张龙说,在失重的环境下,即便有饲养盒这个“迷你太空舱”的保护,蚕宝宝仍然会在里面到处漂浮,由于“晕头转向”而找不到食物。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团队又在饲养盒内壁上铺了一种特殊的布,以固定住蚕宝宝。
  姜沛民在致辞中对实验蚕顺利完成太空实验任务表示祝贺,称赞这次太空蚕实验的完美成果是人类航天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校地、校企等多方合作的典范,并对所有为实验蚕选育付出辛勤工作的人员表示感谢。
  此次太空实验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观察蚕在太空失重环境下是否能够吐丝,以及吐丝行为是否与重力有关。目前,已经有5只吐丝结茧,完成了一个重要的实验目的。下一步科研团队将观察这些“太空蚕”吐丝的行为是否有变化,研究这些变化能否改进家蚕养殖技术。(欧阳/文图)

中国农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951次访问,全刊已有625390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