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校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回眸,我们共同走过的2017

   期次:第432期      查看:21   

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党的建设统领工作全局,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开创新局面,向"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奋勇前进!
2017年是中国农业大学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一年,全校师生员工在党委领导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强化"四个意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稳步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发展、人才建设、合作交流、校园建设、管理服务等各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
(一)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喜迎十九大胜利召开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学校党委将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教师思想教育的鲜活教材,制定相关学习、教育、宣讲方案,引导教师开展"大学习",为教师配发学习材料,组织教师参加校、院、支部三级学习辅导及交流研讨,在教师层面实现传达学习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全覆盖。学校领导班子带头,组织全校师生5000余人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十九大开幕式当天组织全校师生以多种形式收听收看,在校园内外营造了浓厚学习氛围。
(二)加强组织部署,丰富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形式,以全校"大宣讲"确保师生全覆盖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学校党委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并部署相关工作安排,出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施意见》并大力推动实施。不断丰富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校园网、党建网、微信企业号专栏"学习路上"等各类新媒体平台传播十九大精神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进展,发放《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等各类学习材料10000余份,线上线下生动宣传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上讲台讲课要求,学校领导班子带头,带领学院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等深入师生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邀请韩俊、阴和俊、顾海良、王炳林、周文彰等专家面向全校师生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举办教育系统党的十九大精神"百人宣讲团"报告会暨宣讲对谈专家座谈研讨会。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研讨会,先后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一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等开展专题学习8次,带动二级党组织理论中心组和全校党支部掀起学习热潮。全校各单位共举办辅导报告近30场,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全校500个党支部均实现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100%全覆盖。
(三)理论联系实际,着力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大落实"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研究中心、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成功主办习近平"三农"思想与乡村振兴学术论坛、中国农业发展新年论坛等高端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服务新时代国家战略需求,组建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强化土地学科建设,培养土地科技人才。举办全国农学院"助力精准扶贫,聚力乡村振兴"研讨会,组织50所农科院校师生研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启动出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走进乡土乡村助力精准扶贫》系列丛书。逐一听取16个学院的专题汇报,积极谋划和实施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重大行动,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切实完成中央专项巡视整改,不断加强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履行巡视整改主体责任
高度重视中央巡视组巡视情况反馈,学校党委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对照巡视反馈意见,研究部署整改工作安排。学校党委主动担责,自加压力,对巡视组提出的所有问题深刻反思、举一反三。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率先整改、靠前指挥、亲自督办,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主动认领责任,承担起自身整改和督促落实所分管部门、联系学院整改的双重责任。
(二)加强组织领导,从严从实推进巡视整改
成立"落实中央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担任组长,校长担任副组长,其他校领导任成员;同时设立选人用人、意识形态、监督执纪问责和督导检查四个专项工作组;校属各单位成立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的整改落实工作组,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岗、要求到位。学校党委针对巡视反馈意见,逐条逐项研究整改任务,理清整改思路,细化整改措施,制定《落实中央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和《中央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任务清单》《中央专项巡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整改任务清单》《中央选人用人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任务清单》,共计12个主要问题、114个具体问题、285项整改措施,每一项都明确了负责校领导、主责单位、整改目标和时限要求。
(三)加强督促检查,层层压实责任
成立巡视整改督导检查组,下设5个工作组,对全校24个二级党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工作,个别谈话332人,发现问题,传导压力。各单位在领导层面,组织了一次办学指导思想的大讨论;在教师层面,开展了一次师德师风大检查;在基层党支部层面,组织了一次支部工作的大整改;在严肃执纪方面,全面排查在公款接待、因公出国(境)、公车使用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一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大落实;在党员教育层面,开展了一次党建基本标准的大对标。
(四)严格整改验收过程,巩固巡视整改成果
着重从长远角度进行科学谋划,补齐制度短板,巩固整改成果,共制定或修订制度65项。从制度层面优化管理流程,解决突出矛盾和漏洞盲区,扎牢制度的笼子,进一步提升学校党政管理工作水平。通过狠抓落实,整改任务清单中285项措施均按照既定计划完成整改,对其中明确"长期执行"的整改措施,都已经建立或完善了相关制度,今后将持续推进,督促落实。
三、进一步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加强思政理论课建设,完善队伍保障体制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若干意见》《马克思主义学科人才引进办法》,成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议组",对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引进及思想政治教育系列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按照"按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的要求,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职教师岗位核定数增加至54人。聘请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担任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挂职副院长,引进"优秀人才"1人。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内兼职教师聘任办法》,聘请部分教师和党政管理人员兼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师,吸纳和凝聚更多优秀专家学者和党政管理人员参与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和实践教学。校领导班子多次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一线情况。多次举办"求是论坛",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举办系列讲座。加强学生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出台实施细则,完善人员结构,提高人员待遇,加强人员考核与培训,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1人获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华北赛区一等奖、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辅导员队伍实现"双线晋升"。
(二)加强哲学社科建设,规范阵地管理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制定《中国农业大学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顶层设计,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加强学报(社科版)建设,由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担任编委会主任委员,新一届学报编委会中增加6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章的刊发比例。修订《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制定了《新闻发布工作实施办法》《校园宣传媒介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校园各类宣传媒介在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文化传播、理论宣传、思想教育等方面应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
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制定《关于加强教职工理论学习工作的实施意见》,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制定《师德考核实施办法》,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着力完善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重点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双周学习制度、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等,鼓励引导教师明道信道,切实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大力学习宣传李保国同志、廖俊波同志和黄大年同志等先进典型事迹,把学习先进典型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紧密结合起来,营造良好氛围,号召师生学习先进典型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组织开展暑期高端人才培训,前往井冈山、延安等革命根据地学习实践,加大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挖掘学校红色资源;完善校领导联系党外代表人士制度,确定党员校领导、党委常委联系民主党派组织7个、党外代表人士23人。进一步完善核心课程建设,修订《本科教学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强化教学中的核心价值观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启动思政课外聘教师项目、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专项和"专业课发挥思政教育功能"专项。创新思政课育人模式,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三三制"思政课教学改革,设立2学分的思政实践学分,加强学生思政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大思政育人模式,设立"专业课发挥思想政治功能"教改专项,63门专业课程通过立项。
(四)坚持改革创新,构建大学生思政工作新格局
制定《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的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大学生党员"先锋班"建设,重点加强大学生党员骨干队伍建设。根据不同学生群体成才需求,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教育,通过引航工程加强新生教育,组织丰富活动加强毕业生教育,不断加强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着力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以增强学生"四个正确认识"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通过"易班网"、"CAU思想课"微信平台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启动本科生宿舍"党员责任区"建设工作,引导学生党员在宿舍管理和宿舍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旗帜、标杆作用。加强青马协会等学生理论社团建设,举办红色"1+1"、大学生党员先锋论坛、"我是一面旗帜"主题党日活动、学生党员骨干赴延安专题教育培训等活动,综合构建新型思政育人平台。
四、严格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推进党组织自身建设,着力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水平
(一)以接受北京市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基本标准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坚持以评促建,积极开展迎接基本标准检查党建自查,确保党建工作整体达到《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要求,实践育人、党员教育、"心桥工程"、干部选任等工作形成鲜明特色,创建了一批颇具特色的品牌活动并长期坚持、形成广泛影响,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更加凸显,体系不断完善,机制不断创新,措施更加有力。按照检查有关要求,系统梳理了强化学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抓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着力做好统战工作、切实做好离退休工作、改进群众团体工作、打造特色活动品牌等十个主要方面的工作内容,提供相应翔实材料,顺利通过检查。并以迎接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工作水平,健全长效机制,补强工作短板,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二)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
制定《二级党组织工作规程》,规范基层党组织换届。进一步完善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述、考、评、督"机制,开展二级党组织书记现场述职,实现各二级党组织现场述职全覆盖;探索开展基层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强化评议考核结果运用,针对共性问题加强研究、建章立制;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与督查,建立健全基层党建责任体系,迎接中组部基层党建工作督导检查4次,建立基层党建8项考核重点指标和15项基层党建工作自查清单,抓实党组织书记作为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定出台基层党支部建设"1+2"文件,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对"一规一表一册一网"进行试用,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的规范性。举办在职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工作能力水平。探索功能型党支部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有效覆盖,校学生会和研究生会等学生社团建立党支部。推进学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优化党支部设置,支持学院根据本科生党员发展现况按照年级、班级或专业科学设置本科生党支部,使党支部与团支部、班级设置相匹配。加强选树党建先进典型,评选优秀基层党组织20个,优秀共产党员100人,"优秀党务工作者"20人,本科生"优秀党日活动"10个,10个研究生支部在北京市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中获奖。对标优秀党员,严把党员发展关,不断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全年发展党员1133人。
(三)持续强化正风肃纪,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学校党委始终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问题,努力实现抓早抓细抓小,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综合运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宣传手段,持续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和节日廉洁自律宣传。修订《中国农业大学巡察工作实施办法》,明确在一届党委任期内实现对二级党组织巡察全覆盖的要求,在首都高校创造范例。在全校范围内主动深入查找风险点,加强重点领域监督和风险防控。办结信访件100余件和问题线索20余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和党纪行政纪律处分。进一步明确二级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职责,建立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定期向学校纪委汇报制度,同时学校纪委加强对纪检委员的培训、监督和指导,提升纪检委员工作能力。不断巩固巡视成果,加强执纪问责工作力度,调查谈话200余人次,形成调查卷宗100余卷,形成报告200余份30余万字,整改期间立案审查10件,采取党纪、政纪、组织措施合计处理134人次。
(四)着力优化工作机制,做好干部培养、选任和管理
强化干部学习教育,选派27名处级干部外出脱产培训,选派8名青年管理干部出国研修,举办在职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组织干部网络在线学习。持续做好干部挂职的选派与接收工作。修订了《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完善干部选任工作程序。强化选人用人工作的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共提任干部5人,平级任用干部23人,8人不再担任处级职务。对提任的5名干部进行考察、个别谈话征求意见94人次。组织203名正、副处级干部进行年度考核,开展干部选人用人"一报告两评议"工作,认真组织干部申报个人有关事项,规范处级干部、离退休干部兼职审批,严格干部因私出国(境)管理。
(五)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完善统战工作格局
完善校领导联系党外代表人士制度,成立学校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港澳台侨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学校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带领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深入调研协商,凝聚发展智慧。深入推进"心桥工程",组织召开"科技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与模式"研讨会,带领多党派专家赴贵州毕节大方县进行精准扶贫调研,助力国家精准扶贫。与怀柔区委统战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举办"北京怀柔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为怀柔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怀柔贡献智慧和力量。深入实施"168工程",打造高素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武维华院士当选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张福锁院士当选民盟中央委员、北京市委会常委,黄卫东教授、呙于明教授当选民进中央委员,朱道林教授参加致公党中央全国代表大会,孙其信校长携中央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小组农业组成员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我校一批党外代表人士登上国家治国理政大舞台,参与国家更高层次的参政议政,发挥更大的作用。举办暑期高端(留学归国)人才培训班赴井冈山、延安开展培训,强化归国人才对党的信仰、信赖和信心。
(六)推进群团工作改革,更好凝聚群众力量
修订《中国农业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和《中国农业大学提案工作管理办法》,依法依规推进学校民主建设。精心筹备、胜利召开第四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教代会执委会、工会委员会及教代会工会各专门委员会。强化工会政策措施、经费、资源向基层工会倾斜,通过校级"模范教职工之家"和"优秀教职工之家" 评选激励基层工会发展建设。积极稳步推进会员发展,逐步落实非在编教职工入会,实现工会组织在校园内的全覆盖。积极探索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新途径,开展适合我校教职工特点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制定出台我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推进22项重点任务,制定发布9个配套文件,20个二级团组织选定本年度重点推进的改革项目27个进行重点攻关。制定《关于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带领各二级团组织重新梳理组织架构,强化团支部引领凝聚功能。完善团校的培养体系,强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提高理论和实践育人能力。贯彻落实《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推动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改革,构建"一心双环"工作格局。
五、坚持稳中求进,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办学实力
(一)紧握发展机遇,绘就建设崭新蓝图
学校入选"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个学科被认定为"双一流"建设学科,6个学科获评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A+级,跻身全国20家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之一,办学实力进一步提升,得到国家充分认可。学校党委认真分析学校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瓶颈,明确提出了以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对外争取空间对内盘活资源的发展思路,组织成立"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11个专项组,统筹编制学校一流大学总体建设方案和9个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现已全面推动实施。主动创造学校发展新机遇,积极参加雄安新区、北京国家科创中心建设,制定相关建设方案,推动校地合作共赢。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本科生教育工作成果显著。录取各类普通本科新生2913名,生源质量再上新台阶:理工类新生投档成绩比当地一本线平均高出110.42分,实现了从2008年以来的十连增,21个省市录取超线分达历史最高水平;文史类新生的投档成绩比当地一本线平均高出82.2分,为自2002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分,10个省市录取超分线达历史最高水平。持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构建核心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与核心素质课新课程体系,已建设完成核心基础课程40门、专业核心课程380门、核心素质课程40门;坚持以学生为本和个性化培养原则,大力推行小班授课,上线新版成绩单,成绩记录实行等级制和二级分制,引导学生"兴趣选课";改革学分绩点计算方式,为学生提供"必修课""全校课程"双料成绩;修订教育教学奖励办法,调整和提高部分教学类成果的奖励标准,增设奖励奖项,进一步完善教学津贴制度。切实提高教学公正与教育质量,出台教学评价复评制度,构建多维度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学业指导,构建多部门分工合作的综合性学业指导工作体系,通过专题讲授、一对一咨询、课后辅导等形式,全面开展学业指导工作。教学软硬件设备设施进一步改造升级,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研究生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招生考务安全有序,生源质量不断提高:2017年是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管理工作的第一年,硕士研究生报录比4.6:1,较去年有大幅提升,录取2374人;博士研究生报录比2.7:1,较去年有明显提升,录取871人。不断推进学位点建设,完成学位授权点申报和自主审核单位申报,2个学院的3个目录外二级学科顺利增设。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开展课程质量调查、毕业生离校调查和校友调查,加强质量监控,启动对46个学位授权点的合格评估,在总体设计、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培养环节、学术规范等方面进一步修订培养方案,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完善分流淘汰机制,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研究,启动实践基地和导师备案工作,新增备案基地68家。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加强课程建设,着力培养能够胜任与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人才。加强学位管理,全年授予博士学位705人;授予硕士学位2074人。推进导师培训,新增68位博士生导师、47位硕士生导师。完善论文质量保障体系,评选出校级优秀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各10篇,做好校级、北京市、教育部论文抽查工作。研究生日常管理服务工作规范有序。
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实效增强。悉心做好学生事务管理服务工作。落实好学生军训、征兵、军民共建任务。认真做好学生奖助贷工作,积极落实国家研究生助学金最新资助标准,累计资助2.3万人次,各项资助总金额(含贷款)3796万元;设立60项奖学金项目及2项专项奖励,本科生累计6318人次获奖学金,奖励金额达1445万元;研究生累计3515人次获奖学金,奖励金额达1986万元。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加强心理工作制度、课程、平台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开展家庭走访,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实行危机量化评估,成功干预心理危机21起,学校获批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试点单位,荣获首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最佳组织奖"。
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课业建设,设立2学分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在所有专业100%覆盖;设立工商管理(创业方向)双学位,重点培养立志创业和具备创业潜质的本科生。倡导以导师制为龙头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URP项目本科生参与率达86%,项目成果产出率63.6%。修订学籍管理条例,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开展创新创业,设立本科生科技创新与学术实践成果奖励奖金,推荐特殊学术专长(包括学科竞赛获奖学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学生以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学生)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大力开展创业指导服务,召开创业团队座谈会,组织创业专题报告会,遴选6支具有发展前景的创业团队入驻学校科技创业园。组织参与或举办形式丰富的课外学科竞赛等创新创业活动,在北京市"挑战杯"竞赛中, 3件获特等奖、3件获一等奖、6件获二等奖、2件获三等奖,人文社科类作品首次获奖,学校获"首都优胜杯"和"优秀组织奖",创历史最好成绩;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5件作品获三等奖。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北京市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其中1个项目荣获全国铜奖,是我校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最好成绩。
学生就业保质保量。积极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赴基层就业,毕业生到国家基层公共部门就业的人数增长超过50%。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开展全方位就业指导服务。努力拓展就业市场,累计发布招聘信息6800余条,举办专场宣讲招聘会251场,大型毕业生校园双选会37场,组织带队参加校外专场招聘会26场,发布与学校专业和培养方向对应招聘岗位的招聘会信息600余场。本科生就业率96.79%(深造率60.79%),硕士研究生就业率96.39%,博士研究生就业率96.68%,学生总就业率96.64%。毕业生中,410人赴西部就业,153人被选聘为选调生,28人被选聘为大学生村官,7人应征入伍。
学生文化活动百花齐放。开展"五月的花海"和"金色的希望"等丰富多彩的品牌活动,注重高雅艺术对学生的熏陶,不断激发班级、团支部活力。开展以"稼穑之路--农科学子助力精准扶贫"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365支实践小队赴29个省市、深入130个贫困县开展实践活动,参与学生3000余人;"千乡万村" "假期农校" "寻访校友" "饮水思源" "爱+行动"等6个专项实践活动、"一院一品"院级品牌社会实践活动有声有色;1个社会实践团队荣获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百强团队二等奖,1个团队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奖,4个研究生党支部在北京市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评选中获三等奖、6个研究生党支部获优秀奖。不断健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依托"志愿北京"平台进一步规范志愿服务项目立项、志愿者招募、时长认证等工作,2017级全体新生中志愿者注册率100%,65个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累计招募志愿者 2215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3760小时。
(三)学科建设稳中见好,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学科实力稳踞各类排行榜前列。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25个一级学科上榜,6个学科获评A+级,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6位;9个学科获评A级,居全国高校第24位;学科优秀率27%,居全国高校第19位;10个学科被评为B级,6个学科被评为C级。在国际排名中,10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2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农业科学学科在ESI全球大学农业科学学科排名中第3位、在US News全球大学农业科学学科排名第4位,位于世界顶尖行列。
科研经费与项目数量稳定。累计到校科研经费145623万元,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科研经费拨款142188万元,科研事业收入3435万元。新获批各类纵向项目(不包括人文社科类)600余项;共签署横向技术合同700余项,合同经费总额超过2亿元。顺利组织完成了356个项目(课题)的结题和验收。
科研成果喜获丰收。获得6项国家科技奖励(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其中主报2项、参报4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30余项,包括19项中华农业科技奖、3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重要奖项。发表论文累计被SCI、EI和SSCI收录2425篇次,较去年增长5%,其中SCI论文中影响因子大于5.0的256篇,较去年增长25%,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上发表论文1篇。申请国内专利893项、获得授权440项,申请国际(PCT)专利6项、获得授权3项,申请植物新品种权15项、获得审定证书5个,获得新兽药证书2项,主持制(修)订国家标准1项和地方标准6项。
哲学社会科学进步显著。强化三农高端智库建设,学校首个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基地"北京食品安全政策与战略研究基地"获北京市批准建设,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研究中心、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食品安全政策等智库积极开展研究,12项政策建议或咨询报告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成功主办习近平"三农"思想与乡村振兴学术论坛、中国农业发展新年论坛等高端学术交流活动。社科项目取得重大进展,209个项目顺利获批,较去年增加56项,获批经费3830万元,较去年增加了58%,9个项目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立项通过,为历年最高。研究产出成效明显,发表论文被SSCI收录51篇,较去年增长50%,获得农业部软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影响因子在617种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排名第10位,影响力指数排名第20位。
科研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积极组织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申报,作物分子育种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得到教育部认定,生物质能科学与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新增6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完成2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申报。精心做好科研基地管理运行和评估,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农业生物技术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评估并获"良好"评级,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在人才团队、科技创新、软硬件条件保障等方面运行建设良好,国家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到位资金6000万元、实施进展顺利,目前学校在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等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共计22项,累计中央预算投资额达19808万元。
(四)深化人事改革,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实施
精心做好人才队伍补充与规划。积极推进学校"双一流"人才发展战略实施,落实"315"人才发展目标,做好年度人才引进,并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制定2018年进人规划。2017年入职103人(事业编制92人、合同制A岗11人),事业编制人员中专任教师52人、党政管理26人、教学辅助14人。召开两次高层次人才评审会,候选人数逐年增加,最终引入高层次人才31人。多次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会,积极吸引海外人才。首次举办大禹青年学者论坛,吸引海内外青年学者参加,34位学者与学校签订意向合同。
人才队伍实力继续增强。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1人成为"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候选人、1人通过青年项目评选;在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评审中,1人作为特聘教授建议人选、1人依托外校申报并获得推荐、2人成为青年学者建议人选;4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人获推参加中国青年科技奖评选。
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健全人才工作体系,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工作办公室,统筹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加强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切实做好高端人才的住房保障、薪酬及科研经费支付、医疗保健等服务工作。推进博士后制度改革,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85人。加强青年教师培养,18人入选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及访问学者项目,14人入选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100名青年教师参加岗前培训,81名教师获教师资格。
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以岗位聘任改革为核心,积极探索晋升评价体系,坚持岗位设置总量控制与结构比例控制的原则,严格按程序实施晋升聘任工作。33人(其中1人破格)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4人晋升副高级职务,12人晋升中级职务,73人晋升聘任职员职级。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首次参保登记,有序推进后续各项保险业务开展。
(五)围绕"双一流"建设和国际化战略布局,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高校合作交流,增强学校主导地位。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学院",助力南南农业合作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整合校企资源,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农业企业合作联盟,举办"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化人才高峰论坛。通过校级出访主动构建国际交流网络,搭建高层次对话渠道,8次校级团组访问了位于亚洲、非洲、美洲的14所合作院校,其中6所院校为"一带一路"沿线和南南合作院校。集中力量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际高校的交流,主动邀请俄罗斯喀山国立农业大学等院校校长代表团访问,共商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加强沟通与合作事宜。参与国家援外建设,与非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开展合作扩建高层次平台,积极申报教育部"中非 20+20"项目、商务部2018-2020年援外培训等项目,圆满完成商务部3个援外培训项目。加强孔子学院建设,"中特农业创新园"运行良好,在整个加勒比地区产生了示范性影响。
有重点、分层次开展高级别国际交流。与世界顶尖涉农大学搭建全面合作平台,联合发起的世界顶尖农业大学联盟(A5)筹备会议成功召开。外专项目经费逐年增长,全年获国家外国专家局资助1224万元,较去年增加108万元,全年共请进外专1080人次,设立"基于南南合作框架下搭建一带一路及非洲国家的教育援外教学研究平台"等6个引智专项,主办8次国际会议。全年接待国外团体来访71批次、282人次,其中,高级别接待46次、8所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来访17批次。与世界上43个国家和地区的231所大学与研究机构保持合作,新签、续签合作协议26份。
师生国际交流数量稳中有升,国际合作扎实有效。师生因公出国(境)932人次,请进短期外国专家(≤90天)1018人次,长期外国专家(>90天)60人次,数量基本与往年持平。学生出国项目种类增多,派出人数稳步增长,重点推进与世界顶尖农业大学联盟(A5)成员建立合作,已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达成本硕连读合作人才培养计划。新增四个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派出151名本科生留学。积极开展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196名研究生最终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联合培养博士生名额增加至177人,达到历史新高。留学生全年新招118人,数量保持增长;在校留学生学历生以亚非地区生源为主,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136人,占长期生总数的48%,全年毕、结业91人。
烟台格罗宁根大学筹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教育部正式发函,烟台格罗宁根大学获批筹建。校园基础建设项目相继启动。新大学办学工作正式启动,根据合作办学协议,初步明确了大学架构和机构设置框架,完成了首批开设专业的教育教学规划和设计,依托两母体学校建立了办学初期的师资库资源,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办学模式,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学科规划和教学运作与质量保障体系。
(六)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投身社会服务
精准助力地方脱贫攻坚。定点扶贫县云南镇康县和河北威县、青龙县,先后选派挂职干部9人,20余位教授,深入当地,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定点扶贫队伍;大力实施智力扶贫工程,不断提升当地的自我发展能力,在产业扶贫的基础上助力当地智力脱贫。发起成立"青龙县板栗产业发展中心",全力服务青龙县促进果树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始建设威县德青源生态园,年可实现利润1980万元,直接带动750人就业。在云南勐腊县等地开展的深度科教扶贫试点成效显著,为国家脱贫攻坚提供可行范式,李小云教授获"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与山西灵丘县的校地合作进一步加强,首批已招收精准扶贫专项硕士研究进驻灵丘开展研究工作。
积极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研究学校发展战略,科学谋划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加强涿州教学实验场建设,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通过了国家评审并正式获批,实施建设进入新阶段;申报和引进国家、北京科委、河北省、学校等项目17个,引进资金2661万元,农业部授予"中国农业大学培训中心+涿州教学实验场"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曲周实验站成功申请成为农业部"青少年农业科普基地"、河北省"院士工作站"、邯郸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邯郸市"科普基地"。
不断加大科技成果推广。着力打造以科技小院、教授工作站、校外试验站,以及农业部、北京市农业产业创新团队专家为核心的"一院二站一体系"的社会服务体系。新建14个教授工作站,教授工作站总数达67个,覆盖全国25个省市区。依托在全国23个省市建立的83个科技小院,直接服务农户超过20000户,辐射农户80000多户,累计开展农民培训1396 场,培训农民598476 人次。科技成果转化效益显著,全年签署技术合同700余项,合作地区涉及全国近100个地市,培育的30余个植物新品种在全国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其中玉米新品种促进粮食增产4亿余公斤,小麦新品种促进粮食增产3450万公斤、农民收入增加6900万元。
圆满完成对口支援年度任务。接收进修教师、挂职干部5名,"2+2"本科生联合培养学生32名,通过教育部支援高校定向培养单独招生政策,接收1名受援高校教师攻读我校博士学位,并为受援高校申请2018年硕士及博士单列指标。继续实施青年教师科研合作培育专项,投入75万元,用于支持10名受援高校青年教师赴我校开展学术交流。深入开展学科指导,选派90人次相关专家学者赴受援高校指导学科建设、开展学术交流。在对口支援塔里木大学的工作中,形成了"学校统筹、学院落实"的工作机制。本年度共接收32名塔里木大学中层干部赴我校参加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继续选派干部赴塔里木大学挂职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副院长。筹备举办对口支援塔里木大学年度例会,推进对口支援塔里木大学建设"南疆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合作,服务南疆经济社会发展。
稳步发展继续教育。着力办好成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内控体系建设,规范教学管理过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年录取3768人,毕业6230人,授予学位324人,举办各级各类非学历培训班38期,培训学员共计2135人次。我校继续教育学院被农业部认定为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河北省农业厅认定为河北省现代农业培训基地。
(七)管理服务不断优化,打造现代化大学内部治理体系
优化调整校内机构设置。将图书馆、档案与校史馆合并,实现校内机构的精简化设置与功能整合。全面开展校级议事协调机构清理工作,调整或撤销部分机构,建立议事协调机构台账。
扎实推进校务信息公开。通过信息公开网向校内和社会公开信息,累计公开信息1000余项,总访问量近12万人次,最大限度地保障学校师生员工以及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校长信箱全年共受理师生来信2800余封,在原有基础上升级改造操作系统,移动端正式运营。
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规范校园保卫与交通管理,加强安全防范,强化群防群治,深化安全教育,及时排除校园传教等行为,切实维护学校政治环境与生活环境稳定。在"两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党的"十九大"等重大活动及敏感时间节点,提升安保等级,加大工作力度。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开展安全教育20余场次,应急疏散演练10余场次,累计教育师生员工万余人次,不断强化师生安全防范意识。集中开展大清理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拆除、改造校园内及周边违章建筑约8000余平方米。
办学财力保障坚实。积极筹措办学资金,综合财力收入达37.58亿元,再创新高;综合财力支出34.3亿元。本年度偿还银行贷款1200万元,银行贷款降至3.77亿元。修订财务报销制度,简化报账程序,全面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为师生提供更多便利。全面运行内部控制体系。增加科研管理服务措施,不断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精细化专项资金管理,加强推进项目执行进度。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出国经费管理、后勤实体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公费医疗报销方式。校园卡二期建设顺利完成。
不断强化审计监督职能。积极探索审计工作创新,推动审计工作转型,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加大审计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审计管理规章制度,修订了工程结算审计实施办法等6个文件。建立审计问题整改台账,实施跟踪检查动态管理,有效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加强财务审计,完成校级财务预算审计、10个单位的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年度三公经费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及相关专项审计。强化工程审计,做好建设工程投资评审、基建、修缮工程竣工结算审计、造价咨询公司招标、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等工作。
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土地产权界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东校区三宗地取得不动产权证书,西区三宗地的不动产登记工作业已开展。全面落实"放管服"要求,进一步完善货物采购制度,面向社会公开遴选代理机构,严格执行采购程序,加强对于大型仪器设备采购的论证、审批工作,积极推进采购服务方式创新,加入"全国高校竞价网采购平台",建设学校竞价采购网,加大采购政策宣传和培训力度,圆满完成354台(套)进口设备免税办理工作。加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完成对15台价值100万以上贵重仪器的现场验收,将2016年资产清查盘盈资产和2016年无形资产首次入账处理。全方位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进一步完善校办产业工作。进一步完善产业系统工作机制,规范经资委会议的工作流程,理顺了经资委与校属企业股东会的关系,规范校属企业重要人事任命工作制度和流程。全面的梳理校属企业存在的经营不良问题、资产不清问题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积极推进二级、三级企业的分类清理工作,稳步推进校办企业健康发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学校获批成为首批"北京市知识产权运营示范单位",全年组织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合同审核32项,其中已签订合同23项,转化合同金额近4404.2万元。不断提升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拓展产学研合作平台,组织成立"全国农林水高校与龙头企业联盟"。校办企业经营规范有序,年度利润总额4278.03万元,净利润3574.78万元,直接交给学校费用5064.08万元;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社会贡献总额为12892.91万元。(未经审计合并报表数据)
稳步推进校园基本建设。完成多处基本建设任务,包括西区新楼(总建筑面积42025平方米)、新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8575平方米)、留学生与专家公寓项目规划条件的审批工作,水利楼项目的项目建议审批等,启动文体综合楼的前期立项审批工作。做好改造和维修工程的管理工作,完成大型维修专项14个,应急维修专项33个。
不断提高后勤服务水平。推进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集中拆除3处违章建筑,关停2处违章店面,清理3处违章摊点及多处小广告,校园环境大为改善。努力满足师生食、住、行等日常服务需求,维护学校水、电、暖等基础设施运行正常;加强环卫与绿化,营造精致校园环境。大力提升物业服务水平,不断改善教职工住宅区生活环境。规范房产管理。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加强校医院医德医风建设,健全医患沟通机制;努力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与服务质量;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及医疗条件。加强体育馆硬件修缮与改造,提升体育馆功能,举办22场校内外大型活动,充分满足体艺教学活动需求,积极推进健身房开放。图书馆馆藏资源更加丰富、结构更加优化,信息咨询、学科服务工作水平稳步提升,档案管理规范有序,校史编研成果颇丰,编写编辑著作5本,12万字。校园网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信息化应用平台二期建设项目,办公区无线网和有线网覆盖面继续扩大,数据中心升级扩容,校园网关系统全面升级,网络安全工作力度不断加强。
(八)统筹协调拓宽渠道,有效凝聚多元力量促进学校发展
教育基金会、校友工作稳健发展。多渠道地拓展社会资源筹集资金,认真做好项目管理和服务,稳健地开展基金投资理财业务,各项业务取得平稳较快发展。全年接受社会捐赠3095万元,争取捐赠收入中央财政配比2693万元,投资理财收益404万元,公益支出1879万元。进一步完善校友组织建设,成立研究生校友会、"友吾友"校友工作者协会,广西校友会固定办公地点揭牌。积极搭建更加丰富的校友工作信息平台,加强校友联络工作,值年返校、校友子女夏令营、寻访校友等品牌活动不断完善,创新开展校友创业训练营、网上迎新月、选聘毕业班校友联系人、聘任招生大使等活动,校友活动形式不断丰富。
不断提升离退休工作实效。学校党委认真听取和研究离退休老同志的意见建议,引导离退休老同志为学校发展贡献智慧。积极组织离退休老同志通过听报告、看展览、读原文、听讲座、谈心得、写文章等方式,学习党的十九精神。继续推动离退休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联合开展支部活动。组织老同志下农村慰问大学生村官、服务三农;着力关工委分会队伍建设,与农学院、植保学院、园艺学院、经管学院成立二级关工委组织;协助主导部门抓好学生党建,关心指导学生社团建设。定期走访慰问高龄困病老同志,及时向老同志送去党组织的关怀。组织开展"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系列活动,积极支持老同志兴趣协会、小组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离退休老同志精神生活。修缮改造活动场所,为老同志创建安全良好的学习健身活动环境。
过去的2017年,在党中央和上级单位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广大在职教职工的辛勤耕耘下,在离退休老同志、广大校友和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下,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2018年,全校师生员工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党的建设统领工作全局,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开创新局面,向"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奋勇前进!
Z

中国农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00次访问,全刊已有621197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