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校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课程育人:让专业课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期次:第442期      查看:117   





  “育人是为了让学生看得远一些、广一些、深一些,”6月27日,理学院教授陈奎孚受邀前往北京联合大学,分享在《理论力学》课程中发挥德育功能的经验。他在这门专业课程中,“不仅让学生们掌握科学知识,更努力让同学们了解人生哲学道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实践探索引起了在座教师们强烈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虽分属不同领域,但都有“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共同使命。2017年,学校设立了“专业课发挥思政教育功能专项”研究项目,支持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首批立项74个。陈奎孚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也是首批项目之一。
  一年过去了,这个专项取得的成效可圈可点。
  《农村认知体验课》面向人发学院全体大一学生,涉及到5个系、6个专业、8个班。何慧丽教授秉持“用行动做学问”的理念,深入解读扎根教育对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作用。
  这门课程每年暑假小学期在京郊村庄开展,师生们在农村生活、学习、调研一周。“农村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库,是中国文化的根本”,何慧丽认为:“寻找文化,就是要寻找文化的根基;也只有从农村这个根基来找文化,年轻人才会真正体会到一种文化自信。”
  汲取乡村文化的养分,让同学们迸发出无限灵感。2017年,学生在这门课程中写作了45万字的乡村随笔、调研报告。“笑问客为何事至,赴乡明志一青年”;“缤纷多彩延庆行,动手实践汇真情,求真务实志向明,我们正年轻!”这些传统诗句、三句半也悄然成为“90后”的文化表达。
  “讲课引人入胜,幽默风趣,氛围融洽,能让学生收获做人做事的道理”,学生这样评价动科学院副教授马秋刚的《动物营养学》课程。
  在课堂上,马秋刚时常讲解科学研究的前沿进展,常常告诫同学们:科研活动不能无病呻吟,要以解决社会、国家、人类重大需求为终极目标,“解民生之多艰”是农大人求学的初衷,如与之背离,最终对社会贡献便不大,个人价值也难以体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课程中,生物学院副教授周波“坚持思想政治和业务的双教育”。力求让同学们从专业出发热爱自然、保护好大自然,既不能涸泽而渔,也不可乱捕乱摘乱采。同时,也培养同学们“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专业课也是育人课,成为教师的共识;大力实施“课程思政”也是学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
  2017年,学校党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强调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今年是“专业课发挥思政教育功能专项”开展的第二年,又有32个项目立项,继续支持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每门课的教学中。
  按照教育部部署,今年,学校党委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和《2018年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强化课堂价值观引领,将课程育人作为年度工作重点之一。
  课程育人,润物无声。把育人要求落实在每一门专业课程里、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让专业课程不仅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期待,更能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思政教育与价值观引领正在融入农大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实践里。(何志勇)

中国农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649次访问,全刊已有606141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