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校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张东明:辛先生一丝不苟

   期次:第525期      查看:51   


我 1971 年参加工作,后来又上大学,1977 年毕业。我生在曲周,长在曲周,当年“春天白茫茫,秋天水汪汪”,老百姓靠淋硝盐卖卤水为生的场景历历在目。上学之前就听说过改土治碱,后来也参与了这项工作。当时的指导思想是“深沟浅井,抽咸补淡,抬田”。挖沟、抬田、打浅井,当时县里的干部、群众,高中生都参与了,我也参与了。

这么多年,辛德惠先生的身影一直在我的记忆里。我和辛先生认识比较早,可以说是亦师亦友。辛先生非常能吃苦,非常扎实,在治碱搞科研的过程中,没有一点老师教授的派头,戴着草帽,穿着双白色的旅游鞋,多少年了都穿那个旅游鞋。到了村里,跟老百姓一样。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要不说这是个教授、院士,真没人会知道。

辛先生搞科研,一丝不苟,刻苦认真,干农活从不叫人替。1995 年的伏天,我那时已在县政府工作,去看他。午饭后,我在实验站东边的棉花地里找到了他,衣服都可以拧出来水了。我说,你找个人,找个学生来这干还不行啊。他说,你不要管这个,这个我必须得认真。到现在,我还觉得很感动,对我的人生,我的工作,都有影响。后来,我也下乡、下村,曲周县 320 个村,我没有一个不走到的,这都是辛先生对我的言传身教。

那天从地里回来,来到辛先生住的小平房,当时啥也没有,就一个嗡嗡响的电扇。我说叫人来安一台空调。辛先生说不行,“你不能光顾我自己啊,还有别人呢,咱不能搞特殊。”这个事对我教育也很深,他不是光顾自己,而是顾大家伙。

辛先生没有一点架子,能走到群众中去。在老百姓心中,他不是教授,也不是院士,是好朋友。他当院士后,还亲自给老百姓上课。有一次,他在四疃给农协会员上课,讲蔬菜种植,讲一些指导性的想法。我听了,后来在四疃北边建了十几个大棚。那是曲周县最早的大棚,老百姓也很受感动。

辛先生提出泛生态学普遍论可以应用到各个地方。1996 年,因为大气污染,减少秸秆焚烧。在这之前,在辛先生倡导下,还有毛达如老师,搞秸秆整株还田。当时我也不信,怎么整株还田啊?到第二年,成功了。后来在实验站搞秸秆还田现场会,当时农业部路明部长和市里的领导都来了。

中国农大曲周验站的老师们,扎根曲周 50 年。现在,接力棒传到了青年一代农大人手中。相信会更好的巩固校地友谊,做出新贡献,使曲周县百姓受益,使全国百姓受益,乃至为全世界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 1993-2001 年在曲周县政府工作,曾任副县长,抓农业生产。2013 年退休,兼任曲周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

中国农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279618次访问,全刊已有625334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