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校报》  

第01版:第01版

走进一段伟大的历史

摘要:今年,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喜迎建站50周年。在1973年至今的半个世纪里,从改土治碱、造福曲周,到科技小院、绿色发展,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扎根燕赵大地50年,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接续奋斗中形成了“责任、奉献、科学、为民”的“曲周精神”,

第02版:第02版

走进一段伟大的历史

摘要:2023年5月2日,对于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来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日子:这一天,农大师生收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得知大家通过学校设立的科技小院,深入田间地头

第03版:第03版

走进一段伟大的历史

摘要:2023年5月2日,对于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来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日子:这一天,农大师生收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

第04版:第04版

赵迎:水乳交融走过第一个十年

摘要:1973年9月,北京农大的教师进驻张庄,建立曲周旱涝碱咸综合治理试验区。历经十年风雨,曲周县领导、试验区农民与农大老师共同谱写了绚丽篇章。1983年2月,曲周县北部23万亩综合治理的联合国国际粮食发展基金会(IFAD)项目正式签署生效;5月13日,全国30个省市(区)的代表云集曲周试验区交流产学研三结合经验

第05版:第05版

胡耀东:日月同辉”的校地合作五十年

摘要:7月24日,在曲周实验站50周年站庆筹备会上,曲周县原政协主席胡耀东赠诗《日月同辉》,并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50年来农大师生对曲周县做出的贡献,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展望

张东明:辛先生一丝不苟

摘要:我1971年参加工作,后来又上大学,1977年毕业。我生在曲周,长在曲周,当年“春天白茫茫,秋天水汪汪”,老百姓靠淋硝盐卖卤水为生的场景历历在目。上学之前就听说过改土治碱,后来也参与了这项工作。当时的指导思想是“深沟浅井,抽咸补淡,抬田”。

第06版:第06版

石宪国:与实验站共同走过半世纪

摘要:本文作者尹学虎自称曲周实验站的“迷弟”,“自1988年开始,就仰慕中国农大(北京农大)曲周实验站(实验基地)已经35年”。2023年7月,作者到曲周出差,所在单位离实验站很近。几个月里经常去实验站学习、参观、散步,与师生们聊天

尹学虎:“土气”的工作和生活

摘要:电动三轮满地跑2023年的春夏,在“中国农大曲周实验基地”“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曲周国家粮食安全馆”三个醒目的国字号牌子之下,我走进了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从地方农大毕业已经30年的我,正在想象这里可能是什么场景的时候,一个年轻的

第07版:第07版

赵文:农大的“四泡老师”

摘要:今年94岁的赵文老先生,是曲周县河南疃镇张庄村村委老支书,是改土治碱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参与者

李富国:很多小故事

摘要:有一个事我印象特别深,大概在10月,那时候玉米基本上刚刚收完。那两天吃饭的时候,我看到李晓林老师盛的饭怎么不动啊?一问才知道,原来李老师那两天闹牙疼,不能嚼,不能吃饭。我说,这怎么行,因为我小的时候牙也不好,知道其痛苦。我说,今天必须把牙看

王海:土改好了,粮食丰收了

摘要:76岁的王海老先生,是第四疃镇王庄村村委老支书,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2023年7月,他接受了科技小院学生的采访。

黄文超:农大老师没有节假日

摘要:我发现农大的老师们不过周六周日,没有节假日这个概念,没日没夜的干,晚上要去做工作、搞培训,白天下去搞服务。每天都是这样的干!李晓林老师的时间抓的很紧。有一次去甜水庄搞培训,离培训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他就说利用这一个小时看看哪个村还有事情,去

第08版:第08版

石元春:盐碱地上“赶不走”的专家

摘要:石元春,土壤学家,1931 年出生于湖北武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第09版:第09版

辛德惠:忘我无我,长眠曲周大地

摘要:辛德惠(1931-1999),辽宁开原人,土壤学与农业生态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名誉所长。1954 年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1962 年获苏联莫斯科大学科学副博士学位,回国任教。历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李维炯:罐头站长”

摘要:李维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国家开放大学农业生态学课程主编、主讲。先后承担中国农业大学农田生态系统概论、农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生态学基础等本科生课程教学

第10版:第10版

肖荧南:难忘那些农大人和曲周人

摘要:肖荧南,1940 年 2 月出生,浙江海宁人,中共党员,教授。长期从事经济作物栽培、作物田间技术和生物学观察等,参加、主持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十余项,完成“盐渍化低产地区综合防治规范化配套技术”“棉花生产决策系统”等研究工作,成果居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在盐渍化中低产地区大面积推广。筛选出 2个适纺 60 支以上细纱的中长绒棉品系,建立相应的配套技术

马永良:“自找苦吃”是有传统的

摘要:马永良,男,1958 年出生,河北武安人,中共党员,研究员。1981 年底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耕作栽培专业毕业,毕业后留校在原农业部干部培训班(现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华北地区县级以上干部的农业技术培训工作。曲周实验站第五任站长

第11版:第11版

郝晋珉:这里留下了我的人生岁月

摘要:郝晋珉,男,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侨联主席、中国农业大学工程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规划、土壤改良与利用区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研究

潘志华:曲周精神激励我前行

摘要:潘志华,博士,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国家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及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理事

第12版:第12版

江荣风:用生命诠释“曲周精神”

摘要:江荣风(1963-2022),福建漳州人,博士。1986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化系,留校任教。生前为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测试与养分管理、污染环境植物修复

吴文良:深入基层,锻炼提高了自己

摘要:吴文良,1961年生,山东昌邑人。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和环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1986年获农学博士学位,1989年留校任教

第13版:第13版

张卫峰:科技小院谱写“大文章”

摘要:张卫峰,博士,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年任曲周实验站第十任站长

江荣风:用生命诠释“曲周精神”

摘要: (上接第12版)对于科技小院学生的成长,江老师由衷感叹道,“通过这种学习,学生们的科研能力、专业素质等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特别是有助于他们切实了解农村、农民的具体情况、生活需求,知道农民的困难和向往,从而更具‘三农情怀’。”非

第14版:第14版

张福锁:探寻“绿色发展”之路

摘要:张福锁,1960 年 10 月出生,陕西凤翔人,植物营养学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工程院院士。1982 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土壤农业化学系,1985 年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硕士毕业,1989 年毕业于德国霍恩海姆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技术专家组组长

第15版:第15版

李晓林:思”耕心上田

摘要:李晓林,1958 年出生,河北遵化人,博士,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科技小院创始人之一。兼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协会常务理事、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养分管理领域工作

张宏彦:打通“最后一公里”

摘要:张宏彦,1972 年出生,陕西合阳人,博士,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曲周实验站副站长,扎根曲周工作生活十余年

第16版:第16版

曲周50年:孙振均

摘要:孙振钧,1956年出生,山东海阳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1995年,我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后,选择了进原北京农业大学辛德惠院士团队做博士后研究。1997年我出站留校,辛先生给我定的科研方向是畜牧生态工程,作为农牧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

曲周50年:吕润海

摘要:吕润海,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与土壤学等学科研究。曾任曲周实验站副站长。大概在1988年前后,我还在曲周县科委工作。有一天,因公事到实验站去找辛德惠先生,谈项目的事。在他的办公室,我们见到了辛先生,只见他慈眉善目、非常健谈

曲周50年:李季

摘要:李季,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在曲周开展了13年粮食比较试验以及6年蔬菜比较试验。我们课题组在实验站共开展了3个长期定位试验,分别是粮食、蔬菜和污泥农用试验。老李一家三代伴随我们从事这项研究,他们是:爷爷李风祥,儿子李清林和孙子李朝辉。从2002

曲周50年:牛灵安

摘要:牛灵安,1960年出生,河北涉县人。1990年参加辛德惠主持的国家科研攻关课题研究工作,2006年调入曲周实验站,曾任党支部书记。1990年,我进入实验站工作后,就接手了两个长期定位试验,分别是布置于1983年的氮磷肥配比试验和布置于198

曲周50年:刘学军

摘要:刘学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在曲周工作20年,研究大气沉降及其生态效应、土壤氮循环与农业氨及固碳减排和绿色生态环境与污染监控。1999年下半年,在一次周四晚上的Seminar报告会上,我发现时任资环学院院长张福锁老师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后就出去了

曲周50年:王绍雷

摘要:王绍雷,1974年出生,河北曲周人,曲周实验站站长助理。回想起1994年的那个夏日,我第一次走进实验站的大门就被这里一排排高耸入云的白杨、一条条整洁干净的小径深深的吸引了,就被这里静谧迷人的环境、热情大方的老师深深的打动了,当时就决定“就来

曲周50年:宁鹏

摘要:宁鹏,1986年出生,陕西吴起人。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2010—2017年在资环学院读研,2020年9月起常驻曲周工作。2011年春天,我初次踏上曲周这方土地。参观了曲周实验站、王庄科技小院、白寨科技小院、后老营……,老一辈农大人改土治碱、

曲周50年:吕振宇

摘要:吕振宇,1974年出生,曲周县白寨镇马布村人。曲周实验站职工。辛德惠院士说:“无私无畏,忘我无我,利他利国,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共产党员的无悔初心浸透于字里行间。郝晋珉教授作为辛先生弟子,在诗中畅言:“曾许葬身恩师旁,

曲周50年:焦小强

摘要:焦小强,1986年出生,2010-2016年读研期间在在曲周工作学习。2016年起担任“中非科技小院”负责人,现为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设立“中非科技小院”,中国农大培养了60多名非洲研究生。按照“1+1+1”的培养模式,非洲留学生第一年在中

曲周50年:杨合法

摘要:杨合法,1966年出生,在曲周实验站工作30年。我是1993年来到曲周实验站工作的。当时的站内条件较为艰苦,仅有一栋三层高的楼,当时被群众称之为“大楼”,还有几排小平房。刚到实验站,让我惊讶的是那块汉白玉石碑,石碑正面有“改土治碱,造福曲周

第17版:第17版

曹国鑫:不要害怕放慢自己的脚步

摘要:曹国鑫,辽宁沈阳人,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2011 级博士研究生。2009—2015 年参与白寨科技小院的创建工作。毕业后,就职于农业企业,以联合创始人身份参与两家农业服务公司的创办

黄成东:后老营的西瓜熟了

摘要:黄成东,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2010年,研究生期间参与后老营科技小院的创建工作

第18版:第18版

曲周50年:张跃强

摘要:张跃强,1981年5月出生,河北保定人。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2008级博士研究生,2008—2011年常驻曲周实验站开展大田作物锌营养强化研究。毕业后,就职于西南大学。2009年,农大师生扎根曲周,闯出了科技小院之路。为了夯实科技小院技术

曲周50年:张运龙

摘要:张运龙,1988年出生,山东阳谷人。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2011级硕士研究生,2011—2017年在河北曲周农业绿色发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硕士和博士相关研究工作。暮春时节,少离家,恩师留,田间结缘。2011年,考入中国农业大学攻读

曲周50年:张晓宁

摘要:张晓宁,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2017届硕士毕业生。毕业后,就职于曲周实验站办公室。2014年到2017年,我在白寨科技小院学习。“最爱曲周行不足,风吹桐花泥土香”,是我在曲周三年生活的真实写照,科技小院里的两棵高大挺拔的梧桐树,伴随着白寨科

曲周50年:黄浩

摘要:黄浩,1998年出生,河北保定人。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2020级硕士研究生,主持河北省曲周县德众科技小院工作,累计驻扎小院500余天。在曲周学习工作期间,我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一篇,以第二发明人发表实用新型发明专利8项。还荣获

曲周50年:任寒硕

摘要:任寒硕,1998年1月出生,山东滕州人。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2021年驻扎曲周王庄科技小院与曲周实验站。回望在曲周田间工作的场景,犹在眼前。“作为2020级科技小院班的学生,作为新入驻小院的力量,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热

曲周50年:魏素君

摘要:魏素君,1989年出生,河南安阳人。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资源利用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驻白寨科技小院,担任曲周县“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训练场,也是一种终身受益的精神信仰。在这里拥有了很多第一次,它会帮你战胜弱点,让你越来越

曲周50年:赵瑜

摘要:赵瑜,1995年出生,山东烟台人。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养分资源管理。2018年驻扎曲周西刘庄科技小院与曲周实验站,担任西刘庄科技小院院长,曲周县科技特派员。赵瑜和同学赵成雷是西刘庄科技小院的第一批研究生。小院

曲周50年:邹凌峰

摘要:邹凌峰,2000年出生,湖南娄底人。中国农业大学人发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现为“统农004号”北京科技小院成员。2022年,大学毕业后的那个暑假,还在家里吹着空调的我,突然收到去曲周参加培训的通知,不承想这一段苦乐交织的时光最终成为我研

曲周50年:张书华

摘要:张书华,1992年出生,山西运城人。中国农业大学2015级农业资源利用专业硕士研究生。曲周王庄科技小院第五任负责人。张书华的电脑里有这样一个表格,一共是98个格子,显示分成了15组。张书华说,98个格子就是科技小院搞的500亩示范方里的98

曲周50年:刘世昌

摘要:刘世昌,高级农艺师,1987年出生,山东日照人,中国农业大学2012届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驻扎在曲周相公庄科技小院。现任MAP中化现代农业技术副总监。2011年春季,村里很多果园出现了大面积死枝的现象,甚至整个树都死亡,很多果农不得不砍掉树

曲周50年

摘要:年,参加暑期大培训的科技小院学生在曲周实验站“三百亩”合影留念。

第19版:第19版

王晓奕:包地种出好葡萄

摘要:王晓奕,河北邯郸人,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2017级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筹建并驻扎曲周前衙科技小院。2018年荣获“国家奖学金”。前衙村有近2400亩耕地,超过2000亩种植了葡萄,有30多年葡萄种植传统

贺敬芝:相公庄里种苹果

摘要:贺敬芝,中国农业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2017级研究生,入驻曲周相公庄科技小院

刘晴:最美“才女星”

摘要:刘晴,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资源利用专业2015级研究生,驻扎曲周“三八”科技小院。荣获曲周县“最美女大学生”与“三八红旗手”,河北省“寻找今日织女星”“才女星”

第20版:第20版

方杰:住鸽棚的日子

摘要:方杰,1986年出生,湖北红安人。2010-2012年驻扎在河北曲周槐桥乡相公庄科技小院

赵鹏飞:一生难忘的培训会

摘要:赵鹏飞,1987 年出生,内蒙古鄂尔多斯人。2010 年 6 月入驻曲周白寨科技小院

赵伟丽:把自己当农民

摘要:赵伟丽,1990年出生,山东滨州人。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驻扎曲周王庄科技小院。2016年入职云南云天化公司,把科技小院模式带进云天化

第21版:第21版

年轮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大事记

摘要:3月29日,北平大学农学院组织考察团赴河北曲周、大名、武强、饶阳等“产硝最盛各县”开展实地考察,为期两周。

第22版:第22版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大事记

摘要:19353月29日,北平大学农学院组织考察团赴河北曲周、大名、武强、饶阳等“产硝最盛各县”开展实地考察,为期两周。1973王观澜、沈其益接受了周恩来总理交办的改造中低产田的任务。华北农业大学派石元春到邯郸低产点曲周现场考察。当年秋天,派出石

第23版:第23版

第24版:第24版

中国农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279439次访问,全刊已有616361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