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校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石宪国:与实验站共同走过半世纪

   期次:第525期      查看:83   

编者按

本文作者尹学虎自称曲周实验站的“迷弟”,“自1988年开始,就仰慕中国农大(北京农大)曲周实验站(实验基地)已经35年”。2023年7月,作者到曲周出差,所在单位离实验站很近。几个月里经常去实验站学习、参观、散步,与师生们聊天。

在接触了农大师生“土气”的工作和生活后,他也看到了师生们“接地气”的工作作风和办法,感受到了农大人的家国情怀。

今日曲周实验站

儿时记忆

我出生于1974年,小时侯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太穷了,吃不饱肚子。但有两样东西至今刻骨铭心。一是姥爷家的大卷子(白面馒头)。姥爷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支前模范,为村里工作积劳成疾,胃穿孔切去4/5,不能吃粗粮。舅舅全家节衣缩食,想尽办法让姥爷吃白面馒头。姥爷对我偏爱有加,每次去姥爷家,他将自己不舍得吃的白面馒头偷偷用毛巾包上一两个给我带回来,解解馋。二是午餐肉罐头。20世纪70年代末,全县改土治碱大会战。每年农闲时节,组织数以万计民工挖沟渠,父亲每年都积极报名参加。每次都带回几盒不舍得吃的“以工代赈”补助食品———午餐肉罐头。每次想起这些往事,都是辛酸。

80年代,世界粮农组织贷款项目在曲周实施,农大与曲周县的合作进入快车道。我们村是个老碱窝,浅井全部是苦水(咸水),过去全村2000人吃水全靠村西一个砖井,排队担水。村里依靠项目支持连续打了三眼深井,彻底告别了吃苦水的日子。当时全村每家每户义务搓泥蛋,推着排子车排队送泥蛋,下井时人山人海,甚是热闹,至今三眼深井仍在发挥作用。当时农大实验站在村南建了个地下水位观测站,村里大喇叭每天广播“全体村民要注意,不要破坏观测站设施”,把它当宝贝一样守护着,生怕有半点闪失。

上小学时听父辈讲,农大在四疃盖“大楼”了。村干部常说,去“大楼”开会了。感觉“大楼”既神圣又神奇,好想去看看“大楼”长啥样子。

青葱岁月

2000年6月,我从河南疃镇副镇长交流到四疃乡任副乡长,与农大实验站有了亲密接触、幸福回忆。乡里有个关系不错的同事李增银,任过乡政府与实验站合伙企业———酵母饲料厂厂长,与农大实验站老师们关系不错。隔三差五拉上我与农大实验站的马永良、杨合法、申广诚等老师小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003年30年站庆,我负责实验站门前四龙线卫生。整整20多天,天天领着大家刷墙、清垃圾、拾烟头,忙的不亦乐乎。站庆当天,领着几个村的村支书给农大陈章良校长送大葱、萝卜、白菜等土产,场面感人至深,曲周人民与农大师生的鱼水之情,天地可鉴。

2006年深秋,曲周县委、县政府为支持张福锁老师工作,无偿划拨给农大实验站300亩试验田。原种地户与县农业局农场合同未到期造成迟迟不能交接。农场和实验站找到乡政府,请求协调帮忙。时任乡党委书记高春良把这个硬骨头交给我,三天必须完成任务。当天,我和农场负责人王光华、实站站张书奎两位老兄去村里做工作,耍了个小计谋”,完成任务,顺利交接。时至今日,每逢与农大实验站老师叙旧,喝到微醺酣处,张书奎老师必说,兄弟,三百亩的军功章有你的一半。”

奋进新时代

2022年,曲周县作为第六届邯郸市旅发大会承办县之一,准备将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打造成三A级景区。恰逢疫情爆发,我主动请缨隔离在实验站封闭管理,加快建设进度。与农大实验站张宏彦、吕振宇老师同吃同住同谋划,以7天一层楼的速度,21天后,一座三层3000平米的游客接待中心和曲周国家粮食安全馆拔地而起。

在实验站隔离居住期间,张宏彦、吕振宇、田英豪老师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天早上六点喊我起床测核酸、吃早餐,念念不忘实验站韩师傅的包子。儿子大学放假,听我讲实验站的包子好吃,跟我到实验站吃早餐包子,一次吃了九个包子,成为笑料。

张宏彦老师是陕西人,憨厚诙谐,干工作激情四射。2009年来到农大实验站,每年200多天待在实验站,一待就是15年,是农大实验站的老黄牛,为科技小院闻名全国、誉满全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和曲周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曲周父老乡亲提起张宏彦老师,大拇指一竖:杠杠的”。疫情后,从实验站撤回单位的那天,张宏彦老师在实验站餐厅亲自下厨,做了顿陕西油泼拽面,留下了满满的幸福回忆。

弹指一挥间,农大实验站50年了。50岁正青春,50岁风华正茂。曲周县50年的改土治碱史,也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史。曲周人民的战天斗地精神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的“曲周精神”演绎出一曲曲、一幕幕鱼水情深、同舟共济、同频共振的故事,见证了中国粮食安全的奋斗历程。未来的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将更加辉煌,曲周人民的明天更加美好!

(作者是曲周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中国农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279586次访问,全刊已有625254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