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校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肖荧南:难忘那些农大人和曲周人

   期次:第525期      查看:48   

1990年代,辛德惠(右二)与马永良(左一背影,曲周实验站第五任站长)、李维炯(左二,第三任站长)、郝晋珉(左三,第六任站长)、肖荧南(左四,第四任站长)、吴文良(右一,第八任站长)等规划五县治理蓝图。


人物简介

肖荧南,1940 年 2 月出生,浙江海宁人,中共党员,教授。长期从事经济作物栽培、作物田间技术和生物学观察等,参加、主持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十余项,完成“盐渍化低产地区综合防治规范化配套技术”“棉花生产决策系统”等研究工作,成果居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在盐渍化中低产地区大面积推广。筛选出 2个适纺 60 支以上细纱的中长绒棉品系,建立相应的配套技术。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棉花优质高产的定量计算和决策》等专著。获国家和部(省)、市级奖励 9项。被授予邯郸“有突出贡献的外地科技工作者”称号。曲周实验站第四任站长。

农大人在曲周,一干就是 50 年。这 50 年的风雨历程是一代代农大人和曲周县的领导、群众一起奋斗的历程。在一幅治碱指挥部成员研究部署治碱工作的照片中,当时的县委书记冯文海和辛德惠老师面带微笑、并排站立的景象深刻反映了农大人和曲周人并肩战斗的情景。县委县政府负责人马洪宾、赵迎、冯文海、董强等同志都参加了试区工作,刘东杰、王成文、王成勉、尤永和、王怀义、胡文英等都是治碱组和治碱指挥部的成员。当时不满 20 岁的四町乡高中毕业生沈广成、安延修等直接成了农大老师的助手,后来沈广成是实验站的管理人员,安延修是高级技师。农民陈良杰、谢希章、王春和在站里一干就是几十年。

在“七五”八五”科技攻关中,曲周县许多同志,如张维山、陈玉明、关绍斌、尤永和、王德兴、袁海锋都是各个子课题的负责人,所有课题组的事情都一起商量、一起落实。袁海锋等协同黄仁安老师收集、监测地下水等成千上万个水文资料。农业局葛凤芝、秦凤书等直接参加田间试验设计、田间管理、田间观察、布点推广等工作。

在治碱改土、农业综合发展的实践中如何培养新一代农民,使之成为有理想、懂农业技术的新一代农民,曲周实验站也做了许多工作,除了结合生产季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外,还专门创办了农民技术学校,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赵世宾任校长,翟志席、马永良等都是任课老师,他们培养的许多学生回到老家都成了技术骨干。其中一些学生谢希章、杨树军、史爱民、段英琪等就留在实验站,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

在辛德惠老师的倡导下,曲周成立了农民技术协会,通过农民自发的民间组织,提供技术、产品等一条龙服务,为农民自治组织的创新,摸索积累了经验。那时,周围农民一旦碰到难题都会说:“走,去大楼找农大老师。”实验站的“大楼”是当时县里唯一的一栋楼,去大楼就是去实验站。黄仁安、马永良等老师都是周围农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农大人。

在振兴曲周经济的漫漫道路上,农大人与曲周县的同志一起去省里、部里跑项目,先后在甜玉米、中长绒棉、矮型鸡等项目的开发上取得进展。在争取曲周县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曲周)”“河北曲周农业绿色发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等的过程中,农大人都不遗余力,成为重要的科技支撑。

在“十 五 ”期 间,郝 晋珉老师课题组和县里的同志一起,分析当时的农业形 势 和 曲 周 县 的 实 际 情况,根据课题组以往在绿色农业技术研究上的技术积累,大胆提出了曲周县以“绿色农业发展”为先导的农业发展规划。

半个世纪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农大人和曲周人亲密无间、血浓于水、共同奋斗、改天换地,谱写了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光辉篇章,开创了校县长期合作的典范。在这里我们忘不了曾和我们一起战斗的曲周县各级领导和广大的农民兄弟,也忘不了我们的好带头人石元春、辛德惠老师,是他们的高尚品行、宽广胸怀、识才惜才,团结大家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展望未来,相信年轻一代农大人一定会发扬“曲周精神”,再创校县合作,振兴农村的新篇章。

中国农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279602次访问,全刊已有6252885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