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校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曹国鑫:不要害怕放慢自己的脚步

   期次:第525期      查看:50   

2009年,首批进驻科技小院的研究生曹国鑫(右)、雷友(中)在田间为农民吕增银现场讲解。 


  2010年4月,研究生黄成东在科技服务小车上传播农业科技,科技服务小车、科技长廊是农大师生的“发明”。


2009年10月,曹国鑫的田间午餐。


人物简介

曹国鑫,辽宁沈阳人,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2011 级博士研究生。2009—2015 年参与白寨科技小院的创建工作。毕业后,就职于农业企业,以联合创始人身份参与两家农业服务公司的创办。2009 年,曹国鑫以总分398 分的成绩考入中国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那一年5 月 2 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中国农业大学看望学校师生,在同师生座谈时希望青年学子“自觉到基层一线去发挥才干,到艰苦的环境里去经受锻炼,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切实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于是,曹国鑫和李晓林、张宏彦、王冲等老师一起来到河北省曲周县,参加“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在这之后的 6 年时间里,这群农大师生与曲周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双高”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

在曲周,曹国鑫在服务农业的同时出色完成了硕士研究生科研工作,被学院推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他一直在农村为自己热爱的农业、关心的农民而努力:他一边努力地做好科研创新工作,一边为当地的农民提供最直接的技术指导与帮助。一年当中,除了参加大型的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外,他把绝大部分的时间奉献给了曲周的“三农”事业。那些年,在农忙的时候,他带领同学们在地里为农民提供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农闲的时候,他带着同学们走村入户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一年当中有 280 多天,他是和农民朋友在一起度过的。

曹国鑫和雷友是首批进驻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他们忙前忙后,与当地农技人员一道为农民提供科技指导。2010 年秋天,在科技小院的指导下,北油村村民吕福林就成为了玉米高产“状元”。一时间,当地农民争相加入“双高”创建活动中。

在科技小院学习和工作期间,曹国鑫个人先后获得“曲周县 2012 年度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曲周县冬季培训优秀教师奖”、北京市“党在百姓心中”宣讲活动优秀宣讲员一等奖、中国农业大学 2012 年度“科研成就奖”、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杰出贡献奖”、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科技创新与服务三农杰出贡献奖”。

2009 年,刚入住科技小院的曹国鑫在村里苦苦纠结着“在农村能写出毕业论文吗?能顺利毕业吗?将来又能做什么?”等问题。但几年后,一篇题为《科技小院让中国农民实现增产增效》的研究论文在《自然》上发表了。这一成果是由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 14 名研究人员经过8 年合作研究完成的。曹国鑫与张卫峰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张福锁教授为通讯作者。曹国鑫没想到,自己不但顺利地完成了研究生学业,还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出现在世界顶尖期刊杂志上。

博士毕业后,曹国鑫没有凭借着发表的高水平文章像其他的博士一样选择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他选择了去企业。“我想把科技小院模式带到企业里面去试一试,希望在企业的产品、资金和渠道能力的支持下,科技小院模式可以更快、更好地为更多的农民提供有效的服务。”他如是说。“在曲周的生活和学习,虽然艰苦,却很幸福,虽然短暂,却终生难忘”。在 2013 年出版的《我和科技小院的故事》一书中,曹国鑫写过这样一句话:在曲周的时光教会我,不要害怕放慢自己的脚步,有的时候,脚踏实地了,慢,是为了更好的快。曲周,让我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不仅仅是经历,还有那份经历背后的历练。”

中国农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279626次访问,全刊已有6253606次访问